|
小店之苦:那些迷茫在夫妻店裏的小老板們小店之苦:进得难 卖得慢 “以後給孩子買紙巾還是上網吧,門口店裏買的感覺特別容易壞。”一個剛剛生完二胎的媽媽在好友群裏稱,自己在樓下小店買到的紙巾似乎不是正品,但外觀、價格都一樣,實在不好意思去找那個開店好多年的老板。 然而,她僅僅是一個縮影。小城消費者的消費也在升級,但身邊的東西已經跟不上他們對品質的要求。無法清楚維權的假貨、舊得落了灰的包裝,隨時可能進入他們的視線。這背後,隱藏的是零售小店的貨源亂象和進貨不准帶來的貨品積壓。 中國供銷集團新商業事業部王梁指出,農村小店商品很大部分來自“遊商”,遊商們開著車,爲小店提供低于正常渠道進貨價的商品,冒充“十三香”的“十二香”往往遍地都是。 另有零售行業觀察這指出,以往,當品牌商的産品抵達經銷商之後,數據鏈條就斷開了,這是顧頭不顧尾的做法,因爲沒有終端數據就沒法真正解決品牌運營效率的問題。“經銷商以前在代理的商品都是存量,如果能用終端數據指導進貨,經銷商代理的商品才會變成增量。” 可見,小店、品牌商各有各的難,亟待靠譜的供應鏈平台來“拯救”。 于是,在2~6線城市、縣城和鄉鎮中,阿裏零售通、京東新通路、易訂貨、掌合天下、供銷e家、大潤發e路發、中商惠民等紛紛入局渠道下沈的快消品供應鏈市場。希望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爲680萬家夫妻老婆店帶來變化。 新平台的坎:角色要轉換 “從品牌商、經銷商、小店到顧客,所有節點的數據化都要打通。”零售通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品牌商只負責生産,卻不知道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決策動機和需求在變化,零售通希望爲品牌商打造一個精准的渠道“讓品牌商在工作台裏面能夠看到生意,實現渠道管理數字化,新品上市的數字化,能夠運營自己的經銷商、門店甚至消費者。”這樣,零售小店就不再僅僅是一個銷售和鋪貨渠道,而是品牌商運營營銷的主陣地了。 其它同類快消B2B平台的思路也比較相似,“讓零售小店實現全鏈路數據化,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完成人、貨、場重構”的戰略非常清晰,但對于那群數據化程度比較低的小店來說,接受新的東西卻並不簡單。 億邦動力網走訪了5家東北地區的夫妻零售小店,使用線上訂貨平台地情況有點出乎意料。在被詢問的小店中,僅有1家表示會借助線上渠道進貨,其余仍沿用著原有的進貨合作夥伴。 值得關注的是,那個唯一借助線上平台進貨的商家,也並不是由于對數據化意識的覺醒,而是因爲被線上優惠吸引。 “零售通、掌櫃寶、e路發這些訂貨平台,有優惠呢我就訂點,不優惠就還是等打電話叫人來送貨”,一個在河南零售小店老板毫不掩飾地說,他並不會因爲掌櫃寶送貨及時,或是e路發産品更豐富而鎖定它,這些優勢都不及“一箱水可以便宜個一兩塊錢”,而且原本合作的經銷商“動作很快”,合作本來就很愉快。 這樣的思路意味著,平台很難拿到真正完整的數據,誰想要通過數據指導小店經營,提升其效率需要瘋狂地攻城略地。 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新通路在拓展的过程中,都有 “品牌试点”。零售通宣布改造夫妻店,授权天猫小店品牌,为小店提供从订货到门店装修等全套服务,并将线上爆品引入线下帮助小店调整产品结构;新通路则通过京东便利店进行了降维打击,从农村起步,除了品牌、店面和商品之外,还帮小店改造供应链和仓储等。 去年8月,第一家天貓小店開始運營時,阿裏方面就表示,預計在財年底突破一萬家。彼時,零售通用戶已經達到60萬,阿裏也計劃在一個財年內讓零售通的用戶達到100萬家小店。另一邊,新通路也一直沒有示弱,宣布要開設百萬便利店,其中50萬家將落地農村。只是,在許下願望之後,整個行業都很期待看到最新的數據。 參與者的博弈:微妙的兼容 除了商家的舊思想,也有知情業內人士道出了經銷商的痛。 上述人士認爲,從終端業務來講,互聯網訂貨平台對小店有兩方面作用:(1)管控商品品質;(2)可以調整零售小店的商品結構。平台數據足夠大的時候,平台經過分析可以指導小店進不同的商品,千店千面地抓住附近的用戶,但這一定要在極致理想的狀態下才能實現。 “飲料、薯條等是高毛利産品,調料、糧油這些幾乎賺不到錢,平台現在主要著眼于前者,留給經銷商的只怕都是辛苦活了。”上述人士表示,平台、經銷商和小店的關系正變得越來越微妙,“對品牌商而言,平台爲其提供了一個新的鋪貨方式,在品牌守住底線的情況下二者可以和平相處,但經銷商就比較尴尬了。” 不过,对于经销商的担心,平台方给出了明确的态度。“我们从不认为去中间化代表互联网,不论新零售、传统零售都离不开经销商。” 零售通营销中心总经理涂晓昱多次公开强调“兼容”,“和其他提供批发分销的平台不同,零售通不会颠覆链路上的任何一个环节,而是在原有分销体系上,负责数据连接和效率打通,经销商可以升级成新零售体系下的服务运营商。” 一位企業服務行業人士則不以爲然,“B2B的本質就是去除中間環節,進而提升整個鏈條的運轉效率,從這一點來看,經銷商和這類平台之間的和諧還能維持多久,還是未知數。” 獨有的“新”:數字化升級 有電商行業人士認爲,相對于單純追求去除中間環節的B2B平台,零售通、新通路這類電商大佬的平台存在兩個特殊優勢:(1)在線上已經驗證了爆品,引入線下的成功率更高;(2)平台本身的流量有機會幫線下引流。 不過也有人表示,這些平台地目標群可能並不需要調整産品結構,因爲本身主營産品就非常單一。 亿邦專栏作者、新快消、新零售创新实践工作室创始人鲍跃忠介绍,“30~50平的零售小店,一般数据是50%-60%的香烟,20%-30%的水饮。而面积越大,品类越丰富,二者的占比会越低,比如100平的便利店,烟的销售额占25~30%,而水饮占比约12~15%。”而香烟是專卖产品,饮料就成了竞争的大头。 但有接近行業的人士透露,就飲料這一品類,以零售通爲代表的平台並不具備優勢。“飲品原本的供應鏈非常完善,經銷商體系難以動搖。這些平台上的品牌看似豐富,但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和經銷商合作,這樣一來價格優勢就很難形成了。” 毋庸置疑,在快消品行業中,供應鏈能力確實是較高的門檻,所以已經有具備優勢的平台,開始嘗試推出自己的終端。 已经拥有16万家便利店和掌合天下的海航供销大集推出了酷铺无人值守便利店,主要售卖各种休闲零售、饮料及鲜食;中国供销集团旗下的供销e家也推出无人货架“MINI CO-OP”,准备在内部试点之后,投放到整个供销系统内部的门店,调整店内产品并完成数字化升级;猩便利认识到终端的竞争终究是供应链的竞争,通过自建技术平台、自建鲜食生产基地、打造小宗柔性分拣能力和物流体系,完整掌握了供应链的全链路能力。 此外,還有很多便利店服務企業也相繼出現,如幫助傳統超市完成數字化布局的閃電購、准備開放無人零售技術能力的缤果盒子等。 一位SaaS服務企業創始人表示,新零售這個概念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行業中,含義也有不同。如電商行業的“新”可以是多渠道協同,也可能是創新模式的出現;線下門店的“新”是和線上打通,會員和庫存共享;而相對傳統的小店,它們的“新”或許就是完成數字化升級。 根據凱度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2016年我國680萬家便利小店中,只有110萬家小店在使用B2B電商平台訂貨,占比不足17%。而在快消品行業,有超過57%的快消品公司傳統通路銷量占比在60%以上。 如今,平台、服務商已經開始行動,巨大的數字化空間要多久才能真正完成,讓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知識由北京注冊公司總結提供,更多相關的知識請關注注冊北京公司的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