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狂賣了2千多億,隱形首富段永平的經營聖經!在中國最賺錢手機不是華爲、小米等知名品牌,而是步步高系的OPPO和vivo。而這兩個手機品牌同屬一個派系——步步高派系,也都有同一位創始人他就是——段永平。 在經營企業時段永平先生歸納了他構建企業的9個原則,其實在這些原則中更滲透出他經營企業25年的方法。北京注冊公司的小編今天分享他的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從文章中對企業文化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有更多實操當中的啓發。 01企業文化爲何如此重要? 構建企業的第一點是首先要明確什麽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爲何如此重要。 産品可以模仿但企業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一個企業,若想要基業長青,長期保持競爭力,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步步高发展这么多年来,不论是企业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还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尽管步步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点磕磕碰碰,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好多知名企业和民营企业倒下,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从“明星 ”很快变成了“ 流星 ”。 記得社科院曾做過一項調查,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歲左右,這也就反映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企業規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長、做不強。我覺得,這主要有兩點原因: 1. 中国体制的原因; 2. 企业或企业家自身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许多中国企业家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做世界500强,但是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持续发展的愿景,没有把企业文化的“内功 ”练好,所以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北京注冊公司的小編覺得,企業小的時候,由于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裏都清楚怎樣去做,這時候可以不去倡導企業文化;但是當企業做大後就一定要完善行爲准則和管理制度,日積月累地積澱我們的企業文化內涵。 02 做正確的事,降低失敗的概率。 所谓的“ 道 ”就是Do right things,也就是做正确的事;“术”则是Do things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正确。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道”应该先于“术”,因为只要方向正确,即使采用的方法笨一点也只是走的慢一点,并不会走错路。在我看来,许多企业做不好往往是犯了一些比较大的错误,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美國,要去機場接一位同事。一開始估計要在機場等一個小時,于是便在機場停車場投了一小時收費的幣,結果同事提前半小時就來了。這時問題來了,我到底應該選擇直接將車開走還是繼續等將剩下的半小時時間消耗完呢?結論其實不言而喻,現實中人們通常會選擇開車走人。 但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人在涉及到企業的實際決策時,就會犯繼續等下去的愚蠢的錯誤。比如說,我在某件事情上已經投入了幾千萬,發現方向錯誤後爲了救這些沈下去的成本還要堅持做下去,然後再投入幾千萬,其結果自然是慘敗。 所以,對一件事情對錯的判斷標准就是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比如本分、誠信、品質、消費者導向等。當我們在現實決策中,可以遵循幾個基本點: 1. 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不对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叫停。 2. 如果不能判定某件事情是否是对的,可以列出哪些是错的,这样理解和执行起来就容易些。 3. 要学会变通。比如当年我们生产的超级VCD实际清晰度只有350线,而竞争对手说自己有500线,这时如果我们说有500线就是蒙骗消费者,如果不说有500线,消费者又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后来就说我们大幅度提高了清晰度,最终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4. 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脱离事物的属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不应该给利益让路。 現在想來,我們企業之所以活到現在,並且還活得還好,並不是因爲我們有什麽過人之處,而是因爲我們少犯了許多錯誤,失誤率少的話成功機會就大。這就類似于打乒乓球,失誤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我们公司有许多规矩(或制度)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况制定的,并且在不断完善。规矩要根据员工或客户双方的立场来制订,实现双方的共赢。比如,当年我们出台的“调价补差 ”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市场及竞争对手情况制订的,后来双方在诚信的基础上把市场做强,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國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們往往以利益爲重,也就是爲了獲取利益,有時明知自己做的事不對,但偏偏運用自己的利益把不對的事情做的很好,結果雖然短期獲得了成功,但是長期必定會失敗。 03 滿足消費者需求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發現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比如研發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尊重消費者的意見來進行,多進行市場調查,開發出老百姓接受的産品,而不是自己主觀搞一些噱頭,爲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我们为什么不提“创新”这个理念呢?因为创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接受,这样就只会把自己做死;再比如我们曾经开发过的“光盘录像DVD ”就是一个典型失败的例子,当时工程师们都认为很好,结果消费者不买帐,所以我们不能再吃这方面的亏了。 正確的包裝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人覺得消費者不需要包裝,但其實不然,這涉及到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的問題。我們的宣傳廣告要正確簡潔地告訴消費者,不能言過其實蒙騙消費者,因爲假話說多了,消費者就不信了,你也就沒得玩兒了。 04 做好准備才能做真正的第一。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构建企业文化的很重要是“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按照我们的实力和能力,这个原则可能我们还要用很多年。 举个例子,当年微软在开发Windows和 Word等产品时,没有哪个产品是敢为天下先的,它都是发现哪个产品有市场然后再调以重兵进去,然后将它做成行业第一。 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後面跟進的,開路先鋒並不好做。因爲自己開發全新的産品非常不容易,需要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整個過程極其緩慢且代價十分昂貴,多數企業的實力都很難擔負起這個使命。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開發産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場,再看看競爭對手,當我們覺得自己有實力、有能力,並且可以打敗競爭對手以後再進入,然後將它做到最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爭取到相應的市場份額。 做企業賺錢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通過賺錢能實現企業的願景;不過,賺錢也十分重要,這是做企業的責任,一個不賺錢的企業是不能長久的。 05 爲求速度把企業做死是很不劃算。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五点是“ 平常心,欲速则不达”。创业者不要过于追求快速发展,而要追求安全,因为企业安全了,才能发展,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快。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你開車的速度是由車況決定的,你開車的目的是安全抵達目的而不是快速抵達,所以如果不顧實際情況一味求快,就很可能出現危險。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發展得快一點,不過前提是一定要安全,爲求速度把企業做死是很不劃算的。我們應該考慮得長遠一些,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哪怕慢一點都沒關系。但是,也不要把問題片面化,老總說慢一點可以,大家就不追求速度和效率了。 事物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而發展,同樣,企業發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出現一點挫折或取得進步都很正常,因此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能貪大求快,大幹快上,既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06 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六点是“ 鸡肋原则”。「鸡肋原则」指的就是焦点法则。 現在,我們公司做的産品比如遊戲機、學習機、VCD、DVD、複讀機、電子詞典、電話這些東西都是大公司「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就好比大公司的雞肋。但是我們在這方面卻有優勢,而且能夠做得比他們強。 在這裏主要想說兩點: 1. 不要跟实力比自己强太多的公司直接竞争。如果我们非得去做国际大公司眼中“ 鸡腿 ”类的产品,抢这些大佬的饭碗,那人家一定会跟你决一死战,这时我们很容易被人打倒。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不去跟那些实力比我们强很多的人做直接竞争对手; 2. “鸡肋”是相对的,并不是看到竞争对手就不做、逃跑,而是要评估自己的优势,哪怕是局部优势。比如,SONY也做DVD产品,但是在中国这个局部地域,我们比SONY更了解中国市场,于是便可集中优势兵力,在各方面比SONY投入更多,这样我们的DVD就可以做得很好。 07 永遠對股東與員工負責。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七点是担负企业使命,对股东和员工负责。使命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也就是“为什么干这个 ”。我觉得企业使命的意义有三点: 1. 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 2. 协调内外部各种矛盾冲突; 3. 树立用户导向思想。 我們做企業的第一個使命是要創造財富,回報我們的股東,使股東的投入高于社會平均報酬。因爲如果不能高于社會平均回報,就沒有人來投資我們企業,投資人大可去存銀行或去買國債,所以我們要給投資人信心。 我們做企業的第二個使命就是要給員工創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盡量改善工作環境,同事培養人才。就好比我們步步高的員工是研發、生産經營的主體,所以公司要營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盡量改善工作環境;另外,我們是學習型企業,在我們公司工作,不僅要使員工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要培養人、鍛煉人。 08 踏實做好自己的事情。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八點是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願景,成爲更健康、更長久的企業。什麽是企業願景?我覺得,企業願景是一種意願的表達,包括企業的未來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觀,甚至是企業的靈魂。它要解決的是企業將做成什麽樣子,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期望和描述。 我們要腳踏實地地把自己本身的事情做好,少犯錯誤,做對的事。小的違規的事情堅決不做,因爲如果你做了,一開始是小違規,後來可能會變成大違規,再後來可能就什麽都不顧了,這會損害我們的事業,也就不能實現我們的願景,更談不上回報社會了。 09 做好企業文化宣傳。 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九点是做好企業文化宣傳。我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且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大家没有一个能够做事情的正确标准就很容易犯错误。 我覺得,企業文化要堅持宣傳,它是不斷實踐和規範管理的結果。但是企業宣傳並不容易做好,因爲一方面語言在傳遞的過程中很容易失真;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環境不同,導致沈澱在每個人骨子裏的東西可能會跟企業文化起沖突。因此,企業文化要進行廣泛宣傳,反複灌輸才能逐步被員工所接受。 一个美国的朋友曾经问我:你们说不攻击竞争对手,那为什么要去占领市场?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我们说的“不攻击竞争对手 ”指的是在基于诚信,在公平合理的规矩内,不用不合法的手段去竞争;然而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尽力竞争,开拓市场,并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所以說,企業文化需要廣泛宣傳,要不就會造成誤解。只有公司的員工,以及客戶了解並理解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大家才能形成凝聚力,從而形成一股發展的力量。另外,消費者是通過我們的産品來了解公司的品質文化,所以我們的高質量的産品和良好的售後服務便是公司良好文化形象的體現。 步步高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我們恪守我們的本分、誠信,保持平常心,勝不驕,敗不餒,集中力量把事情一件件做好,因此企業也在不斷地發展。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木桶,那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 ”,其它如战略、结构、系统、网络、职员、技能就是木桶的“板”。 不管“板”有多長,如果企業文化這個“底板”沒做好,那這個木桶是不能裝水的;相反,如果我們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有短板時我們可以及時補上。 以上知識由北京注冊公司總結提供,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北京代辦執照公司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