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孵化器離你的距離有多近?孵化器在孵化什麽 我這一次去新加坡和往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求我朋友帶我去新加坡的孵化器看看,因爲據說新加坡現在創業熱潮滾滾,連共享單車都有了。我的朋友在新加坡創業10年有余,對當地的環境非常熟悉。他帶我來到他公司邊上的一個孵化器,走過科技感十足的長廊,宣傳報琳琅滿目的門廳,孵化器是一個約3000平的空曠的大廳,各種適合辦公的工位、會議室、小隔間,適合不同規模的團隊。幾萬元的打印機,視頻會議系統,路演廳,各種雜志書籍,咖啡飲料設備,還有一個小吧台,適合忙累了頭腦風暴。 唯獨沒有什麽團隊在辦公。有點人去樓空的景象。朋友解釋說,這個孵化器是政府出資扶持設立的,按照美國知名孵化器YC的標准招聘和投資團隊,然後孵化,不合格的3個月就要淘汰。然而進來的少,淘汰的多,慢慢的企業就不剩下什麽了。 作爲一個在新加坡創業多年並且活下來的企業,我朋友說各種創業組織和機構,設計了很多活動,他參加,但是不是很喜歡。所謂的活動,聚集各行各業的創業公司交流,本意是好的,效果也是好的,但是就是太耗時間,一周4,5天在和其他CEO做交流,沒時間做産品談業務,也是痛苦。 “但是不這麽做呢,孵化器就不像孵化器,失去了價值,變成了普通的辦公室而已。”朋友攤攤手,“負責孵化器的人總得要讓別人知道他做了點什麽吧。” 我深以爲是。去年我們做VR的時候,研究過上海的孵化器和衆創空間之類的項目,上海一共93家這樣的創業空間,情況也類似。 然而我們幾位熟悉的創業空間的朋友告訴我們,上海很多創業空間,都是原來的老廠房,制造業不做了,倉庫沒有了,現在改造一下,變成辦公空間,如果打上創業的招牌,尤其是當下熱門的行業,一是好招商,二是政府好扶持。理念越前衛越好,越前衛越好操作。去年VR火,去年衆創空間排隊找我們VR團隊做活動,今年不火了,衆創空間躲著我們VR團隊。今年流行人工智能、共享經濟,衆創空間都在招這類團隊。 所以關于孵化器、衆創空間的需求,即使在創業熱潮澎湃的城市,也並不一定來自于創業者。新加坡、上海交通和通訊如此之發達,信息流動如此之迅速,很難想象,一個創業團隊,有多大可能閉門造車,或者離開了孵化器就不行了。然而政府支持創業,追求産業升級轉型,有落地的需求,閑置的老廠房有再利用的需求,這是需求的真相。 上一篇你還認爲薄利多銷是可行性營銷?下一篇中國創業者峰會舉行 |